总结
上面,笔者基于对佳能新数码单反产品的猜测,又对未来数码单反市场的趋势进行了一番狂想。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更不是佳能的内部员工,甚至个人的摄影水平也只是“菜鸟”级,所以笔者的所想所写仅仅是带有一定合理性因素的“狂想”,既没有技术上的权威性解说,亦没有什么“惊爆内幕”式的猛料,一家之言而已。
事实上,就连笔者自己,对佳能公司能不能按照这番猜想达到“狂想”中的境界,也存有诸多疑问。佳能虽然在数码单反领域拥有完整的自有核心技术,但是笔者所构思的产品线中包含的具体型号太多,而且大部分是全新产品或者应用了新技术的产品——佳能到底有多少技术实力可以如此全面开花?这就是个问题。即使佳能的技术研发部门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这么多种新的型号,要投放市场的话还涉及到了产能问题——佳能的老对手尼康就曾多次遇到新产品问世后因为产能不足而屡屡在市场上断货的问题——要扩大生产线的规模,不但要有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还要添置新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按照笔者的构想,佳能要在3种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生产线上同时开足马力生产,要达到理想的产能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行。也许,在今年8月下旬佳能确实会发布“超出大家想象的单反产品”,而且还不只是一种型号,但是距离笔者“狂想”中的产品线,恐怕还相去甚远。
换个角度来说,笔者的“狂想”若能实现,对佳能来说自然是大喜事,但是对佳能的竞争对手来说不啻为一场大灾难!面对佳能的新的产品线,无论是奥林巴斯、宾德、富士这样的传统光学厂商,还是三星、松下这样的初涉单反产品的新贵企业,都将不得不以一两种具体型号的产品,来对抗佳能由高到底不同档次不同型号的多种产品的“集团攻势”,不但在技术实力的竞争上处于劣势,而且还没有了打“价格战”的回旋余地,没有还手之力不说,甚至无招架之功,让佳能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挤得越来越少,及至因经营不善而退出数码单反市场——很有可能其数码单反部门都会被佳能整体吞并;即使是纠集了“八国联军”杀入单反行业的索尼,也会被佳能的新产品线打个措手不及——索尼的“八国联军”貌似强大,但是底蕴并不比佳能深厚,在“八国联军”内部,新近“招安”的人马是否有二心都很难说。索尼的潜力再大,也必须要借助具体的产品把这种潜力释放出来,并以具体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决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进程。但是在佳能这一边,他决不会给索尼这个时间来让其坐大江东,新的产品线就是一场“闪电战”的手段,迅猛的闪击之下,索尼仅靠手中的“贴牌阿尔发5D”,也很难避免孤悬一隅的结局,也许索尼的“八国联军”还会因此而瓦解,使索尼自身更加势单力薄;唯一还剩下的尼康,虽然也有从高到底的一系列机型,但是在感光元件的核心技术上屡试不第,已经成了尼康的“命门”,而缺乏这个重要环节的核心技术,使得尼康的生产线总是“不完整”,进而影响到产能。不但传闻中的顶级产品D3在面临佳能“大兔子”后继型号的“定点清除”,而且中端和低端产品也是后继乏力。到头来,尼康这个佳能的老对头,都可能会被佳能新的产品线推到“边缘化”的地步!
对用户来说,佳能以其新的产品线来扩大市场份额,短期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自行挑选更新、更好、更快或者是更便宜的佳能新产品,各取所需,看似实现了“双赢”。但是,从长远来说,佳能现在已经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若继续扩张,就有走向垄断的势头了。若佳能实现了垄断,对于用户来说恐怕就不是好事了——企业在走上垄断的道路后必然会趋于僵化、保守,导致市场的整体衰退,这是经济学中的“金科玉律”,不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这么说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派经济学说也认同这一原理,“知识经济”也好“高新技术企业”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要被纳入这一原理所描述的轨道中。所以,笔者本人其实并不希望佳能真的构建起笔者“狂想”下的那种宏图霸业来,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才能真正让用户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