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业界动态 > 正文

爱普生照片乐园“摄影日记”频道开通

0 2005-07-04 16:17: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摄影师——王征
[#img_703549_no_0_Black#]
王征,男,1962年4月出生于宁夏西吉县,现为自由摄影师

1982 开始从事摄影活动
1984 参加银川十人摄影联展
1987 参加宁夏十一青年摄影展
1988 个人风格系列作品参加北京现代摄影沙龙88展
1991 参加《上海一日》画册拍摄活动
1992 参加“陕甘宁4000里摄影纪行”五人展
1996 参加《今日新加坡》画册拍摄活动
1997 参加海峡两岸摄影家十人长江三峡拍摄计划
1999 参加海峡两岸摄影家十人“长江三峡人文史迹”台北、台中、高雄、香港巡展
2000 参加“世界摄影家聚集北京”活动、参与《北京》画册出版
1995—2000 拍摄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生存状况专题
2001 参加荷兰那顿国际摄影节并举办“西海固”专题展览
2002 法国巴黎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2003 参加“北京人24小时”摄影活动、中国名家台湾十人摄影展、美国旧举办个
人摄影作品展览

此外,多年来在各类报刊杂志或各种摄影展览中,发表照片展出作品近千部幅,并获得过包括国家艺术摄影最高奖在内的一些摄影奖项。

爱普生照片乐园“摄影日记”

观看劳作
作者:王征

“用平民的视角关注平民的生活”这是生活在西北的许多摄影家长期努力坚持的一种影像方式,或者说是一种与地缘文化和个人经验相关的影像习惯。我以为,从事以记录百性常态生活为主体的摄影,即纪实摄影。它的真正目的也许是为了发现、收集、保存常态中某种有关人类生存的视觉素材,仅此是素材。为此,1995年我开始进入了平生最重要的摄影专题——“永远的西海固”,这个专题到现在依然没有完成,还在拍还在做……。专题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与支持,多次出国办展,一些专业刊物也大篇幅刊出,各种奖项陆续获得。但在荣誉到来后我也不断思考:我还能拍些什么?特别是在我没有整块的时间下,没办法跑到几百公里以外的西海固的时候,平日里的闲暇时间还能做些什么?

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著名女导演刘苗苗,约我到马路边去看一帮农民工挖下水道的场景。我们静静看了很久,越看越着迷,你努力去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还有劳作场景里不停变化中的种种结构……真是太丰富了,那是你难以想象得到的精彩以一种最平常的方式体现出来,它几乎是劳动者劳作行为固化的一种本能,或说是一种来自生命本体的哲学提炼,的的确确让你认真读下去的话,你就会读到很多很多。那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我还是不是一个劳动者?

人称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是一片富足的厚土,这里的年降雨量虽然只有不到200毫米,蒸发量却在5000毫米以上,但是这里不缺水,一条大河从这里流过,酿就“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如果它没有了黄河古往今来的自流灌溉,也许会象它贺兰山西侧的“兄弟”腾格里一样,成为又一个沙暴的溯源地。可银川平原没有,它没有广袤的沙漠和无尽戈壁,却拥载着连绵的湖泊和那一望无际的稻田。这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地劳作、耕耘着,就象所有的劳动者一样,劳作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平常的,平常到了根本没有人去注意的地步,但是你只要去观看,你就会发现你平日里苦寻不到的丰富精彩。劳作的女性,为了保持水份不被蒸发而带着的厚厚的头巾和口罩,还有来自劳作本身的力量,以及许多许多……。这两三年,只要我闲下来,用上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驱车离开我生活的小城,到“塞上江南”这片平原的任何一角,去观看,去记录,去体会和领悟劳作的本身。

想想也已经拍了几百个胶卷了,这组照片“塞上•劳作中的女性”就是从中立一个角度后择选出来的几幅。

“影像是下流的,它的下流在于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所谓的视觉证据。”我喜欢苏姗•桑塔娜的这句名言,因为时下一些摄影师,在以记录人们生活的影像中,为了获取具有所谓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过于强化个人极端判断。我不喜欢将被摄体简单符号化的主观表达方式,我习惯先去看,看了再去拍,再去记录。劳作的本身确实可以让你着迷。
[#img_703550_no_0_Black#]
[#img_703551_no_0_Black#]
[#img_703552_no_0_Black#]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