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业界动态 > 正文

“爱普生可以提供从影像输入到输出的最佳解决方案”―专访R-D1之父枝常

0 2005-05-17 09:46: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蜂鸟:据说爱普生R-D1在国外的徕卡迷和旁轴相机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那么爱普生今后有没有采用全画幅CCD的后继机计划?
  ■枝常:在设计这款相机的时候,我们就充分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每一个细节和大家对它的各种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就先造出来再说。我们耗时很久才研发成功,觉得这款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一个水准,总的来讲我们认为它的生命周期会比普通的数码相机更长。关于后继机型也不是没有在考虑,事实上在公司内部也在讨论这个东西。
至于全画幅CCD的问题,因为R-D1的机身很薄,如果用全画幅CCD,边缘的光线入射问题会更加严重。虽然没有经过精确的计算,R-D1在目前使用APS规格CCD情况下,大概可以使用250多种的镜头,但是一旦改成全画幅CCD的话,其中90%的镜头都不能用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如果我们全画幅CCD的话,相机的价格会更贵,大概在目前的两三倍左右。如果以后要采用全画幅CCD的话,我们会认真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蜂鸟:R-D1在欧洲和日本已经销售一段时间了,您能谈谈在那边销售情况怎么样,到底是什么样的摄影人群在使用。
  ■枝常:一般买它的人都是他的第二台数码相机而不是第一台,而且有很多还是已经拥有了单反相机的用户。我也跟这部分有单反相机的人聊过为什么会买旁轴,他们反映单反相机很大,而且镜头也很大,携带起来很不方便,他们觉得R-D1很小巧,很好用。从单反相机用户那里还听到他们说,除了很轻便以外,动态范围也很广。单反相机的用户还强调一点,可能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看表盘这种感受了,觉得这种感觉也很亲切的,所以会选择这款相机。
  与我们最初预想年纪比较大的旁轴相机用户购买R-D1的多不同,很多年轻人也是R-D1的用户。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有40%的R-D1用户都是以前从没用过旁轴相机的,年龄大概在30到40岁左右,有很多人可能是他的父辈人用过旁轴,但是自己没有用过,然后买了R-D1来用。在欧洲受父辈影响的更加明显,可能用莱卡镜头的用户比较多吧,他们的父亲或爷爷用这个东西,而他不想用传统的,用R-D1依然可以使用以前的镜头。在美国听到一个马格南图片社的人讲,他用ISO 1600来拍的东西感觉比传统胶片拍摄的要漂亮的多。总的来讲R-D1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

  ■蜂鸟:现在大家提到的爱普生,首先想到的还是打印机,爱普生数码相机的知名度并不是特别高,那么爱普生为什么要研发R-D1呢?我们知道与传统相机相机相比,传统旁轴相机的市场要小得多,此次爱普生首先开创了数码旁轴的新纪元,对市场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枝常:我们开发R-D1这款相机是为了在高端的影像市场能够有所作为,实现“EPSON=Photo”的理念。很坦诚地讲,在家用小型入门级数码相机方面,我们觉得这块市场已经很饱和。我们给R-D1这种定位,是希望它可以代表我们公司的一些东西,一些品牌的内涵,而并不是说要真正有很大的销售量或者怎么样。回顾一下历史,很多小型高性能的传统相机,如康太时G1/G2,也是机身很小,性能很高的相机,他们的推出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相机市场。实际上R-D1在投入市场的时候,也是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我们不仅会考虑旁轴数码相机,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既小使用又方便、又可以换镜头的相机,我们也会考虑的。我们想通过我们一系列的研发跟市场活动给大家一个印象,希望人们提起爱普生不仅会想到打印机,也能知道爱普生是一个从影像输入到输出全的过程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厂商。

枝常伊佐央简介:

  枝常伊佐央先生现任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喷墨打印机与照相产品企划部部长,全权负责R-D1的策划及开发工作,工作内容设计硬件(照相机)、数码成像引擎(Ediart)、软件等。
  枝常先生1983年4月加入爱普生株式会社(现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受任从事终端打印机(P-40、80)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在其22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爱普生公司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先后在PC POS系统、微型打印机、传真机、TM打印机、无线电话机、语音识别系统、标签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产品领域的技术开发中任要职,为爱普生在技术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爱普生特有的图像处理引擎—EDiART的研发,由于枝常先生卓越的贡献,此引擎以其名字命名。
  自1997年赴任客户喷墨打印机产品企划与设计部经理以来,枝常伊佐央先生更加专注于喷墨打印机产品的企划与产品规划,致力于开发符合爱普生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新技术、新产品。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