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阵容!大师峰会群英荟萃
2005-03-26 15:21: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现场实况:
陈仲元:各位摄影界的朋友,下午好!我是大众摄影杂志的陈仲元,非常高兴今天接受索尼公司的邀请,和各位一起来参加今天下午的活动。索尼公司多少年来一直致力于静态的影像记录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在我的记忆当中,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索尼著名的Mavica相机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二十年来,索尼公司数码技术一路发展,一直走在数码影像的前列。除此之外,索尼公司还致力于中外摄影文化的交流活动。今天,索尼公司为我们请来了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史蒂夫·麦凯瑞先生。下面,我们先请索尼公司的高级经理刘小姐为我们致词。
刘丽贤: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欢迎大家在周末下午来到这个场地,跟我们的大师会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机会,通过索尼史蒂夫·麦凯瑞跟中国大师一起交流,把摄影文化一起扩展下去,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事情。也通过跟您们学习,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做的更好,让您们摄影发挥的更好。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很好的享受这次交流的机会。把您们对中国摄影或者是对国外摄影的看法进行很密切的交流。下面,有请史蒂夫·麦凯瑞先生跟大家说几句话,然后介绍一下他拍摄的相片,进行问题的问答。
史蒂夫·麦凯瑞: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欢迎各位今天下午参加这次活动,也非常感谢索尼公司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我以前曾经有机会来到过中国,而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拜访这个神奇的国度,因为在这里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如此众多的地理风貌。作为美国国家地理的特约摄影师,我受它的委托到柬埔寨的吴哥窟进行拍摄,而这次我所采用的是索尼公司提供的Cyber-shotF828数码相机,这也是我个人首次全程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工作。我作为一个拥有二十五年拍摄经历的摄影师,长期以来使用传统胶片摄影,对于有着顽固使用胶片摄影的摄影师来说,要学习使用数码相机的过程可能相对漫长一些。但是,我能看到数码照相机一定是摄影界未来的前景,因此我很乐意进行这样的尝试。这些年,我们惊讶看到数码技术在飞速发展,而数码影像所带来的这种优秀质量,今天几乎已经可以和胶片拍摄质量相媲美。而且,我也有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能够超越胶片所带来的影像效果。我们看到有很多胶片生产厂商已经停止了对胶片技术的进一步研发,随着它的速度下降,数码技术发展在飞速的进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最终有一天数码影像质量完全可以超越胶片摄影的质量。我还要修正一点,柯达公司有一些胶卷在未来十年里,可能会逐步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到目前为止所看到可能有25%已经不再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像200度胶卷和64度胶卷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产品。最近我也曾接拍过一些广告片的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过去一直使用胶片摄影,就是包括副片和正片,这次尝试使用了数码相机。在使用数码相机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我在拍摄完成以后,可以立刻和艺术总监进行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我拍摄的影像,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便利。在过去我们进行这些同样的拍摄任务时,我们会使用宝丽来易拍得这样的照相技术,因为主要的目的是为负责整个项目的艺术总监展示我们到底是在拍一些什么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方式。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来看,它的成像速度已经是相当快了,但即使是如此,我们每次拍摄也要至少等上一分钟的时间等待图像成像。一天计算下来,我们拍摄六十张宝丽来这样的照片,也需要付出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因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立即审视您刚刚拍摄的成果,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拍摄广告片的时候,也意味着能够节省甚至数千美元的支出,比用宝丽来节省了一小时的等待时间。
现在结束我的发言,大家看一下我在吴哥窟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把提问时间放到最后,但是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把它变的更加轻松、自然一些。我现在开始跟大家慢慢讨论我在吴哥窟拍摄的这些照片,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也随时可以进行交流。
大家现在看到电脑屏幕上用PPT展示出来的图片,也是在展厅周围展示出来的照片,它们是同样的照片。我非常感激索尼公司Cyber-shotF828数码相机使用的最新技术,我的照片都是用TIF格式存储的,它们的锐度和色彩饱和度都让我非常满意。也许它们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感觉到Cyber-shotF828数码影像无论在锐度还是色彩饱和度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顶端的级别。出于一种保护的意识,当地政府一直是鼓励当地人模仿他们古老的雕刻艺术,做一些复制品,旅游的人可以带回去他们曾经在吴哥窟旅游时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也是为这张照片拍摄的内容。那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经去柬埔寨吴哥窟进行过三到四个月的拍摄工作,在那次议程中我把所拍摄的一些满意的作品收集在一本画册里面,今天在座的各位也许有的能够看到这本画册。而这次我是为国家地理频道进行了一个三天的采访,这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报道工作,我更多是进行一种尝试,就像我刚开始说的,我在进行实验,拿数码相机做的一个实验。在这里我们所拍摄的大量雕塑,其实都是反映着一千多年以前柬埔寨人民当时的一种生活状况,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惊奇的事情,因为所有雕塑都是散落在丛林当中,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能有幸从这些雕塑当中找到千年以前人们生活在这里的一些痕迹。这是其中一座庙宇,在这个庙宇中供奉的是一些高达五、六米高的巨大石雕头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雕像的脸上都浮现出祥和、满意的微笑。由于Cyber-shotF828数码相机配备了非常清晰的蔡司镜头,它的微距拍摄功能非常强劲,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可以把它调到只有几英寸大小,也就是相当于一张邮票大小的建筑细部进行拍摄,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原件只有一张邮票大小的雕塑细部。在吴哥窟里面散落着几十座庙宇和厅堂,但是它们大部分都是一种灰暗的色彩,因此在这期间僧侣那鲜艳的僧袍,可以为整张照片增色不少。这也是其中的一尊巨大石雕头像,我不清楚它代表着谁,是当时的国王,还是佛教文化当中一些神灵的头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面部表情充满着戏剧性的效果,而且是那样的巨大。在这次拍摄的尝试过程当中,我同时使用了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我非常高兴看到Cyber-shotF828的自动模式完全有能力达到我所希望的效果。当然,在我整个拍摄过程当中,更多还是采用手动模式。这是其中一个庙宇的僧侣,他穿着色彩鲜艳的僧袍,生活在这里的僧侣都要自己洗自己的僧袍,他身后晾着的正是他们的僧袍,所以到处都是这种鲜艳的色彩。这是一位老的僧侣,刚才是一位年轻的。这个庙宇的名字叫(××),非常有趣的是有一棵大树在它周边生长起来,并且把它紧紧包围在自己的树心当中,当几百年前这座庙宇被发现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把树干的一些根枝切断,这样才能露出庙宇。那些非常高明的工匠在已经存在的石头上进行雕刻,留下了这些精美的雕塑作品。就像大家所看到的,在经历了岁月的风霜之后,这些雕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像这一尊雕像就从中间裂开了,但是我们也可以惊讶的发现它祥和的笑容也经过岁月保留了下来。这是在其中一个叫(××)庙宇当中拍摄的,这里面有近七十座这样不同的巨大头像,这些雕像所朝方向是不一样的,作为摄影师徜徉其中,那种在它们注视之下的感受是非常有趣的经历。这就是吴哥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它是最著名,最大的庙宇群落,甚至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但是不管怎么样,它都是一个奇迹。这张照片是我的一个实验作品,在这里我想感受的是Cyber-shotF828的景深是否达到我的要求,拍摄的时候我离这个大树的距离非常近,我的焦点集中在大树上,我也希望它背后吴哥窟主要建筑群体也可以聚焦。大家可以看到在最后成像的这张照片上,我所希望的一切都实现了。这个小男孩他的生计就是在吴哥窟旁边向游人兜售这种服务:他们可以骑在他的马上,把自己变成吴哥窟牛仔的形象,以此收取费用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他每天都在那里等待游客。在这里我也进行了一次实验,这是一组浮雕作品,它非常高,差不多和大家座的厅堂天花板一样高,当时我是使用Cyber-shotF828这个镜头长焦功能调到我的镜头里面的,大家可以看到成像效果非常好。从这组浮雕里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娱乐、舞蹈。这个实际上是池塘旁边喷水的一个建筑,当时人们在这里洗澡,水流会从它的嘴里喷涌而出。在这里我非常满意的是Cyber-shotF828在微弱光线条件下拍摄能力。当时在庙宇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我拍的这位老者,我们可以看到最终的成像,它的细节捕捉的非常完美。这本来是一张非常简单的照片,但是这个男子看似休闲的服装,却似乎精心配上了一双同色系的拖鞋,这就为照片增加了一些小小的情趣。在这里我又进行了实验,就是我使用了自动拍摄的模式,因为当时光线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这种反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我想看看自动模式是否有能力来处理这种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最后的成像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在吴哥窟里有长达五百米的浮雕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记录了各种各样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当您有幸拜访这个地方的时候,您可以在庙宇里花半个小时,一幅一幅仔细端详这些作品。这是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一些僧侣离开了吴哥窟最主要的殿堂,准备回到自己的庙宇当中。
现在有任何问题,可以是有关相机的,或者是有关史蒂夫·麦凯瑞先生的都可以提问。
姚远:我想问一下史蒂夫·麦凯瑞先生,方才那些作品是拍完就直接从幻灯里面放出来的?有没有经过电脑处理?
史蒂夫·麦凯瑞:首先我要澄清一点的是,我可能是最不大了解数码相机技术的一名摄影师了。我们当时拍照完,每天晚上都会和工作人员一起回到驻地,我们会把当天拍摄的照片,在Memory Stick里的内容刻成光盘保留下来,Memory Stick是个非常有用的东西,因为我只需要带那样一个很小的,可以放到我摄影背心里的小东西,就可以拍摄出如此多的情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照片的修改已经降到最低程度,我们尽可能保持它原始的风貌。我的原则就是对于所有我拍摄的照片,我会尽全力保障色彩还原度和场景真实度,拍摄下来的照片都是我亲眼所见,尽可能不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后期修改。
姚远:还有一个问题,一般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有一个差别,传统相机拍过以后,我们可以完全保留原版的效果。但是,数码相机基本还要经过电脑做一次锐化处理,我现在看了这组片子以后,我不太清楚它是不是经过了这一道工序?
史蒂夫·麦凯瑞:在我看来,我认为对自己数码影像进行锐化处理,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个摄影师的道德方面来说,没有任何错误的地方。
岩熔晖:我也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常年已经习惯了使用胶片,当您日后再遇到很重大采访内容的时候,两个机器摆在您的面前,您会选哪个?第二个问题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无论是Memory Stick也好,还是拍完存到您的CD里面也好,或者是存到移动硬盘里面,都有可能会遇到意外发生。我碰到一次,我积攒半年的照片存到移动硬盘,但是移动硬盘烧了,东西都没有了。您作为一个大师,您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史蒂夫·麦凯瑞:首先我要看一下这个拍摄任务具体是什么,但是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二十五年使用胶片拍摄的摄影师,我想我还是可能会选择用胶片拍摄。
对于胶片来说,无论它是正片还是副片,把它保存到自己知道的地方,拿出来以后它就已经是一个物品,您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品了。对于数码影像来说,我们要把它存储在一个我所看不到的硬盘里面,这对我来说确实是太充满神秘色彩了,我可能不好解释。
岩熔晖:所以,我问这种硬件公司,包括索尼公司也好,如何解决数码相机摄影师担心的问题,CD我也刻,硬盘里面也存,是不是可以有可以替代用很多种方式同时存一个东西的更可靠办法呢?
史蒂夫·麦凯瑞:也许您的方法非常高明,因为我在技术方面的确一无所知。您找的这种后备方式非常好。
郑启东:史蒂夫·麦凯瑞先生,下午好,昨天在您对媒体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长期使用胶片的摄影师来说,当您使用了数码相机之后,对您创作思维方式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那么我为什么重提这个问题,我只是想跟今天到会的摄影界朋友们一起分享。我知道史蒂夫·麦凯瑞先生是拍摄风光,我们在使用胶片拍摄的时候,我们会考虑许多问题,比如说胶片的密度,图片的反差,色彩的还原,在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您是不是也要用这种方式去思考?第二个问题,刚才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史蒂夫·麦凯瑞先生在谈到自己使用F828的时候,他说更多的采用了手动模式。是不是存在着史蒂夫·麦凯瑞先生对数码相机的一些功能还缺乏信心?
史蒂夫·麦凯瑞:很抱歉,我不大明白您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如此执著,因为在我看来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多的区别,也许您看到有些摄影师使用数码照片的时候,他会频繁看他刚刚拍摄的效果,然后再确定用某种模式进行拍摄。但是,实际上对我来说在拍摄过程当中,您完全没有必要每隔几秒钟看您的照片,因为这个时候您的工作就是拍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实在想不出来用数码相机和用传统相机有什么区别。
开玩笑的说,我确实缺少一些信心。在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是非常有信心,因为我在用胶片拍摄的时候养成了一种习惯,我会尝试不同曝光程度,来找到最满意的指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不相信任何的相机能够帮助我来确定什么样的曝光是最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全部依靠手动的方式来确定和调整,达到最佳的曝光模式。
提问:史蒂夫·麦凯瑞先生您好,我是大众摄影杂志的编辑吴彦华,我们第四期发表了您的一些作品,想必您已经看到了那本杂志。首先,我想亲耳听到您对杂志发表的意见。另外,我看了您今天演示的所有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我们发在杂志上的那些作品好。那么,我觉得您这次拍摄,没有其它作品蕴含那么丰厚的情感在里面。是不是时间的问题,或者说是您今天拿出来的作品,是您对相机评测的作品?
史蒂夫·麦凯瑞:我想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做的非常专业,色彩也是非常好,我非常惊讶看到这一点。非常感谢这个有趣的问题,实际上在上一次去吴哥窟主要是要拍摄一个电视短片,整个拍摄只占用了三到四天的时间,而我进行拍摄的时间其实很少。所以,在当时确实是一次实验,是用相机做一次实验,也同时让自己感受一下使用数码相机怎么应对这种情况。您所看到的吴哥窟画册或者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相关作品,它们实际上是我三到四个月里面每一天高强度集中拍摄的成果,它和我这三、四天兼职拍摄,所取得的肯定是不一样的质量,除非是一个超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一个工作,当然我相信我是一个超人。本人对于这次测试性质的拍摄还是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进来,我要再次说一下,大家所看到的在这里所展示的作品,它们并不会被立刻收藏进博物馆,或者是成为现代艺术的代言。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尝试性使用数码相机的经历还是令我满意的。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