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在前面花了那么大的篇幅讲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相机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却只字未提佳能,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日本各个工业门类开始大规模复苏,相机产业也是莺飞草长,速度之快以至于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很容易忽略一些细枝末节;另一方面,当时的佳能尽管已经是日本相机行业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这艘起航的巨轮已经显露出日后雄霸一方的端倪,但在单反相机发展初期的表现却并不那么耀眼,性能完善、做工精湛的尼康F的光芒完全掩盖了当年所有的其他单反相机。
与其几乎同时间面世的佳能第一台单反相机Canonflex从历史地位来讲,确实无法与尼康F相提并论,在单反相机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也不及美能达SR-2和宾得AP。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佳能单反相机的故事从此正式翻开了第一页。
其实早在1950年代中期,佳能就开始了单反相机的研究。可能是受到宾得第一款单反Asahiflex和西德蔡司第一款单反Contaflex I的影响,佳能的第一款单反被命名为Canonflex。从Canonflex的身上不难发现很多这个1956年原型机的影子。
Canonflex也是按照高标准的全新单反系统理念开发的,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被称为R的卡口系统,取景器设计也是“专业级”的可拆卸式,性能指标也不输竞争品牌,做工方面也是一贯的佳能高标准,含50mm f/1.8镜头的售价59,500日元也并不算贵,陆陆续续佳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R卡口镜头,但是Canonflex仅仅只生产了5个月的时间,产量也不到17,000台,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仔细观察Canonflex的设计会发现,机顶左侧只有快门转盘和快门释放钮,而没有设计当时流行的卷片拨杆!原因是Canonflex考虑到新闻记者快速过片的需要,仍然采用了类似佳能顶级旁轴相机那样的方式——将卷片扳手设计在机身底部。虽然过片速度上可能有一定优势,但操作起来实在是不便,这显然是一大失误。而伴随R卡口具有的自动光圈功能,由于结构原因,无法对应收缩光圈的透过镜头(TTL)测光方式,因此在其他厂家在1960年就推出了具有TTL测光功能的单反机型后,Canonflex立刻陷入了窘境。而且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尽管Canonflex的造型非常时髦,大体积的快门转盘手感很好,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快门锁定功能,机身正前方的滑槽设计对于使用测光表非常方便,但与尼康F相比,Canonflex没有100%视野率,没有可更换的聚焦屏,没有反光镜锁定和容易操作的景深预览功能,没有电动卷片器和大容量后备,镜头数量和规格也没有那么齐全(根本没有广角镜头)。
佳能Canonflex两个有特色的设计——机身底部的过片拨杆和圆型的自拍器
这些我们今天看上去十分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让Canonflex很快被其他成功的单反机型和佳能P等自家著名旁轴机型的抢眼表现所淹没。佳能的单反相机也就是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匆匆启航的,等待它的未来也许是暗礁重重,也许是波澜壮阔,然而船上的人们不得而知,只能卯足了力气拼命向前。
是什么原因让佳能没有在单反相机开发上倾注全力?为什么Canonflex问世时连一支广角镜头都没有?在竞争对手纷纷在单反相机上取得佳绩的时候,佳能又在关注些什么?请关注下一节——《天壤——单反的困局》。
连载第十七节完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