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

在喜马拉雅完成摄影,摄影师都得做些什么?

0 2015-10-20 15:29:13   蜂鸟网   作者:影视工业网 [转载]

在喜马拉雅完成摄影,摄影师都得做些什么?

  
  如果说摄影师是导演的眼睛,那么纪录片摄影师就是现场导演+摄影师。既要保证完成拍摄,还要保证所拍摄的内容能够为影片所用,同时在技术上又是一个质检员。整个拍摄过程对摄影师的要求非常高,摄影师既要有现场把控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同时在技术上不能容忍半点的差错,因为纪录片没有机会再来一条,错过了你就错过了。10月16上映的《喜马拉雅天梯》这部拿下多个“第一次”的纪录片,仅是8848这个数字就足以让人想象拍摄难度有多大。那么这部纪录片是如何完成拍摄的?让我们一起随摄影指导扎西旺加一起回味拍摄过程,一起了解摄制组是如何为观众呈现喜马拉雅山的风貌。

  《喜马拉雅天梯》由萧寒、梁君健两名资深纪录片导演联合执导,拍摄制作历时4年。电影讲述的是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它的名字来自于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当地人称之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魂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
 
  《喜马拉雅天梯》摄影指导扎西旺加简介

  扎西旺加:藏族、出生在西藏珠峰下的定日县。198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全藏区招收两名藏族纪录片摄影师做为培养对象时做为之一被选中。后在中央新影厂担任摄影助理四年、198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毕业后至今在中央新影担任摄影师以及编导工作、从事纪录片三十年有余,去过近八十个国家,走遍祖国大地,参与拍摄影视纪录片百部。其中(拉萨的早晨)获中国第一届优秀电影摄影师奖,(拉萨的韵律)1993年获中国电影政府奖优秀纪录片奖、获1994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优秀摄影奖,(布达拉宫)获华表奖,另电影纪录片:(香港回归),(雪域秋曲)、奥运官方电影(永恒之火)、(国庆大阅兵)等均获得不同奖项。电视纪录片(改革开放二十年),(大三峡)、(科教兴国),(解放)、(半个时纪的回响)、(走进非洲)、(郑和下西洋)、(跨越)、(森林之歌)、(西藏一年)等均获得奖项和好评。

在喜马拉雅完成摄影,摄影师都得做些什么?

《喜马拉雅天梯》要表现的是凄凉的一种美 
 

  之前因为腿不太好,大部分时间在家休息,疗养。当时《喜马拉雅天梯》的制片人找到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它讲的是关于西藏这些孩子从大山里走出来,走出来到登山学校,然后重新回到大山里面去登山,完成自己梦想的这么一个片子,这一辈子能够参与这样的一个项目,也很难得,然后就加入拍摄摄制组担任摄影指导。

  在拍摄设计上摄制组做了很多的工作,不能单纯的把她拍的很漂亮,她是西藏高原,环境很恶劣,《喜马拉雅天梯》要呈现的是美的叫人感觉是凄凉的一种美,她是一种我们常人所见不到的那种美。海拔到一定高度之后,雪山颜色的白,和高原强烈的光影之下,大反射的画面,同时还要非常贴近生活,让观众看到,摄像机和拍摄对象很巧妙的融到一块了。拍《喜马拉雅天梯》,我要求摄影团队一定要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大部分是手持拍摄,但是一定要稳,我们这次把三脚架也带到珠峰顶上去了。我们在挑选设备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要保证成像力还要求它非常轻便。镜头组合上也要灵活,还有能够适应高海拔和低温

  通过便携性、成像质量、高海拔、低温环境等测试,我们最终选择了佳能C系列,C500、C300、C100、1DC为主要拍摄设备,在镜头选择上,主要使用佳能大三元(16-35、24-70、70-200),16-35用的更多一些,因为16-35有广角,在登山的时候,因为很贴近拍摄对象,高山摄影师的机器,挂的是16-35,16-35在近距离拍摄的时候,它既能拍摄下全景,又能用35来保证中景拍摄,16-35比较多一些,然后还有一支800的定焦和佳能电影镜头。

  《喜马拉雅天梯》的4K部分由C500+AJA记录仪完成拍摄,由于武装后的C500过于庞大,对于登山拍摄来说不容易灵活运用。所以主要用在拉萨登山学校和珠峰大本营及以下的部分。C300和C100用得也最多。1DC主要用于逐格的拍摄,同时摄影组还用到了佳能XF305和5D Mark III。
  
  团队要求,基本素质,高山摄影师锻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沟通能力。

  纪录片在拍摄现场需要完全通过摄影师自己掌握,他既是摄影师又是现场导演,对拍摄素材要做出取舍,更重要的是要把画面拍摄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纪录片拍摄的时间跨度很长,之前我们做了很多试拍,只是让拍摄对象熟悉我和熟悉机器,让摄影师去熟悉拍摄对象。同时通过这些拍摄,可以发现每个摄影师的长处,有些跟拍能力不错,可能有人拍空镜不错或者用自然光不错,就可以对他们有不同的分工。因为拍摄这个片子,必须听懂他们(藏语)的语言,知道他们做什么,还要对这个民族的文化要有所了解,对于汉族摄影师是另外一个民族文化的东西,这些都必须要去学习和了解。

  除了要应对技术上的问题,在创作层面,我们还专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培养了两位有登山经验的西藏摄影师去应对高山拍摄。因为西藏本身海拔就高,而我们拍摄这个片子,就是要攀登珠峰8848这么一个高度的片子,就是表现登山向导通过精神努力之后,咱们克服到珠峰的景观。这个时候一般的摄影师,就是在海拔5000米左右已经体力不支了,所以我们就专门培训了两名具有高山摄影师,其中有一名高山摄影师九次攀登过珠峰峰顶。然后我们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关于对纪录片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等,理念灌输给他,让他上升到一定高度。因为纪录片这块,对摄影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能拍出美的画面,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捕捉到我们这个纪录片所需要的素材,这是重要的。

  由于纪录片的机动性较强,摄制组没有配备专业灯光、专业的摇臂及轨道,完全是靠自然光和手持、上三脚架拍摄完成。

  《喜马拉雅天梯》在拍摄过程没有使用摇臂和轨道,完全是手持和上三脚架拍摄。同时也没有使用任何的专业灯光,因为在这种纪录片拍摄当中,有太多的机动性,设计太多或者有太多的辅助拍摄设备反而会变得累赘。它不可能做到及时拍摄,就是随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影片看到的很多平稳拍摄的移动镜头,要得益于摄影机的轻便性以及低照性能,还有摄影师身体好,这点非常关键,在拍摄过程当中,摄影师要有稳定性,从蹲着到站起来,摄影师的身体就是一个升降作用,片子里面很多升降、移动镜头,是完全靠手持完成拍摄的。
 

在喜马拉雅完成摄影,摄影师都得做些什么?

自然光的利用,在狭小的空间完成最大化的拍摄效果
 

  比如说登山队员临上珠峰前,在寺庙里面的拍摄,完全是利用寺庙上方的天窗,自然光来做到的,没有补任何灯光。有些镜头我们甚至是用到ISO 3200的感光度,用大光圈来完成拍摄。在镜头配合上,像这种狭小的空间我们使用16-35广角镜头,因为佳能C系列采用的是Super 35mm的COMS传感器,在配合佳能全画幅镜头上,转换系数是1.5,在室内拍摄表现上,运用有余,基本没有用到更广的镜头来拍摄。

  高反差光线、变幻莫测的环境,大风、大雪,器材防护不能怠慢,保护措施要做到位,在光线把握上要心中有数。
 
  在西藏除了要应付长期的低温,还要面临沙尘暴、暴风雪,对人对机器都是很大的挑战,摄影组为摄影设备配备了防护罩、保暖棉罩和暖宝宝,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另摄制组也配备了足够多的电池,由于长期处于低温状态,电池也要进行保暖措施,海拔到一定高度和和低温之后,对电池的消耗是最大的,在低海拔地区,一块电池能拍摄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而在高海拔,它的电池的寿命,就非常短了,只有几十分钟,所以要带有大量的电池上去,如果说在关键的时候电池没了,这是最可怕的一件事儿了,事情还在进行当中,你的机器出问题了,对摄影师来说就是失职,你没有记录下这么一个过程,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好在拍摄基本没掉过链子。

  看画面构图、曝光,不能完全靠看目镜和显示屏,因为在那种条件下可能会看不清楚。另外在高海拔的环境下,调菜单是非常吃力的,因为摄影师都戴着非常笨重的手套,按纽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拍摄的时候, 比如说在阳光强烈的中午,或者早上、傍晚,都有一个大概的测试,比如什么时间段下光孔用16,或者是8,或者灰片达到多少,两档还是几档,然后应该怎么样,通过长期的锻炼和训练,摄影师已经很熟悉了,同时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再去琢磨这个东西,可能就拍不到错过了。好在佳能C500、C300、C100均内置了ND滤镜,这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在拍摄现场,你是没有办法外加灰片的。
 

在喜马拉雅完成摄影,摄影师都得做些什么?

影片大量的跟拍队伍登山、破冰的仰拍镜头实现手法,带给观众更强的震撼感


  很多时候,随时发生的事情可能没有机会用三脚架,这个时候就是摄影师在那个高度,手持摄像机,尽量保持稳定性,条件之一是什么呢?就是蹲,把摄像机放在冰面上,或者地面上,这样保持稳定性,这样产生一定的仰拍的冲击力,有时候跟着太阳光那么一个画面,就是那个从上面往下高山伸的时候,打逆光,就直接顶着太阳,就是用广角拍得那个东西,那个有比较好的冲击力。拍那个时候,也是在冰面上架设的可能性不大,那时候摄影只有把机器放在冰面上拍摄。

  还有就是摄影师平躺在冰面上,手握机器,仰拍攀登队员用冰锤,撞击冰的画面,这个画面冲击力也比较大。这个画面当时也是用得16-35镜头,高山摄影师和攀登队员是同步的,实现上就是攀登队员走一步,摄像机往前移一步,后面有人推摄影师,前进绳作为辅助工具,这么来拍摄,把这种震撼感的带给观众。

  还有影片大量的、具有很强冲击力的仰拍全景镜头,一个是表现人在大自然显得比较小,但是更多的,是表现人具有非常大的一种挑战心理。这种画面大部分都是佳能C300配备70-200或者800的定焦镜头拍摄的,长焦镜头可以令景物压缩,也可以拍摄远处的对象,令构图更紧密。画面强烈的明暗颜色对比之下,让喜马拉雅山看起来更加雄伟挺拔、险峻。人虽然很小,珠峰看起来那么高大,但是人有一个挑战心理,就是有攀登如此高的山的时候,也可以看到高山协作也好,向导也好,可以呈现出一种,他们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非常巨大的。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