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厂商资讯 > 正文

“非遗”传承中的影像力量

0 2012-06-11 00:52:31   蜂鸟网   作者:蜂鸟网 [厂商稿]

  6月9日,时值中国第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之际,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文化厅举办的2012年云南省文化遗产日活动暨云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启动仪式上,向云南省文化厅捐赠了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该数据库为从所拍摄的24,900张照片、428小时视频,共2.45TB影像数据文件中整理、精选、编辑从而形成的最终的数据库。内容涵盖了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及火把节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声音以及文字数据。该数据库将成为云南省文化厅记录、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

“非遗”传承中的影像力量

“非遗”传承中的影像力量

  2011年上半年开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就在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组成项目组,邀请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筛选、评估保护项目,对保护方法进行专业性、理论性指导。由于云南聚居着26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独特珍贵的艺术文化,从2006年到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云南共有90项名录入选,因此,项目组经过严格、综合性筛选,选择了其中适合用影像记录的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及火把节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非遗”传承中的影像力量

“非遗”传承中的影像力量

  自2011年7月起,在云南省文化厅的协调支持下,佳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行16人,利用佳能最尖端的单反相机、广播器材等,深入了滇地的瑞丽市、龙朋镇、高峰乡等古老文化腹地,行程共10460公里,历时3个月,跟踪走访了5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位省、州级传承人和200多位文化持有人以及当地民众,与他们同食同住,详实记录了非遗技艺的流程、舞蹈的分解动作、舞蹈阵型变化、节日庆典场景及习俗以及这些文化目前的传承状况等完整的数据资料。此间,佳能(中国)还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团队,实地探访拍摄过程,通过更加广泛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让更多生活在现代文明城市中的人们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受到现代文明冲击后的脆弱。

  后期整理阶段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项目组用严谨的科研态度,系统地整理了各项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时代沿革、传承现状等数据资料,最终形成了国内首套完整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

  捐赠仪式上,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对佳能(中国)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该项目:云南独特的气候、地形条件形成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文明,有“彩云之国”的美誉。但同时,也因为地形复杂,少数民族散居深山、大泽腹地等原因,非遗文化的保护面临重重困难,佳能(中国)能够利用自身的尖端影像技术优势帮助云南这个文化大省保护非遗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与项目评审及指导后期数据库整理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启耀先生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主要以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传统文化,一旦传承行为断裂,其文化连“遗产”都不是了。即使它所依附的物质载体依然存在,也失去了生命力。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更新换代,一个老人的去世,或者一个“发展”项目的上马,往往就是一座博物馆的消失。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不要让那些曾经感动过多少代人的东西成为千古绝响,佳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应用全数字技术,通过影、音、图、文等手段抢救性地全面挖掘、整理、采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可在较大程度上还原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功德。它的意义,将在未来呈现。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华西区域总部首席代表田村直树表示:“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并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是佳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华西地区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佳能能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饯行'影像公益'战略,为当地的文化保护做出贡献,非常荣幸。佳能会继续植根华西这片沃土,利用影像,记录并传播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质朴的人民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