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影像 > 正文

李振盛环球影展在布鲁塞尔隆重开幕

0 2005-03-22 21:07: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中国著名摄影家李振盛环球巡回摄影展览,继在法国和意大利展出之后,日前在布鲁塞尔市政厅哥特厅隆重开幕。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欧盟议会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之都或欧洲的心脏。由布鲁塞尔市政府主办的这次影展场地就设在首都中心大广场的市政厅哥特厅展出。在这座十五世纪建造的富丽辉煌的市政厅大楼上悬挂着两幅印有李振盛摄影作品的巨幅影展招贴画。
李振盛环球巡回影展的策展人、《红色新闻兵》画册主编、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先生于2月下旬专程飞往北京看望癌症术后正在康复治疗的李振盛,并亲自陪同他飞往巴黎,再转乘高速列车赶至布鲁塞尔参加影展开幕式的一系列活动。
2004年3月1日18时,在比利时王国王储曾举办大婚典礼的市政厅豪华辉煌的贵宾厅里,布鲁塞尔市第一副市长亨利·西蒙斯先生亲自主持李振盛的影展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盛赞李振盛摄影作品不仅以胶片真实连贯并全面地记录了中国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同时其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亦令人赞叹。李振盛和普雷基应邀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比利时王国文化部、首都布鲁塞尔市政府文化处负责人及文化、艺术、新闻、摄影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酒会结束后,人们进入辉煌典雅的哥特大厅参观影展作品,在展览大厅的一角设有一间电视播映室,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法国与德国电视台去年在巴黎采访李振盛的录相片。许多观众在展览现场购买已被评为“世界最佳摄影画册”的《红色新闻兵》一书请作者李振盛签名。
在影展开幕的当晚,亨利·西蒙斯第一副市长设晚宴欢迎李振盛先生及相关人士。法国文化部摄影文物与遗产局负责人以及美国联系图片社巴黎编辑部全体人员特地乘欧洲高速列车专程赶来参加影展开幕式和欢迎晚宴。
在欢迎李振盛的宴会上,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大奖获得者、被称为战火中勇士的著名比利时新闻摄影家布鲁诺·斯迪文思先生称赞李振盛作品的艺术性和身为摄影记者的巨大勇气。说起李振盛先生的勇气,作为其好友和其作品全球总代理人的罗伯特·普雷基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李振盛的勇气不仅仅是在三十几年前,而且眼下他的勇气更令人叹服。几个月前李振盛刚刚在北京做过两次治疗膀胱癌的大手术,面对癌症病魔的威胁,他没有被吓倒,反而是更加积极与乐观地面对人生,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照相机,他仍然在拍照,他仍然在战斗!李振盛的这种坚强精神,令许多采访过他的国际媒体记者赞佩不已。”

3月3日晚,由亨利·西蒙斯第一副市长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自由比利时日报》主编费利普·帕盖(中文名:白格飞)主持,在市政厅宽敞的贵宾厅里为李振盛影展作品及《红色新闻兵》画册举行了公众讨论会,李振盛先生十分高兴地再次与布鲁塞尔市公众见面,由于出席者人数众多,第一副市长亲自动手将供贵宾专用的几条包金丝绒长凳搬来摆放在前排,坐席已经增加至极限,仍是座无虚席,还有一些人站立在两旁。会后,据一位中国驻欧盟记者告诉罗伯特·普雷基,讨论会开始后贵宾厅大门外尚有包括一位80多岁老夫人在内的几十人未能进入会场,站立在门外等待了30多分钟才失望地离去。
在布鲁塞尔期间,李振盛胸前佩戴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标牌,先后接受了比利时RTBF国家广播电视台及《晨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的采访,媒体记者赞誉他是一位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作为布鲁塞尔贵宾的李振盛,获特许登上该市最高的地标建筑——市政厅钟楼尖顶去俯视拍摄美丽的欧洲之都风光。罗伯特·普雷基说,李振盛的影展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展出非常重要,它会产生更大的冲击波,它会架起一座让全世界更加了解开放的中国的友谊之桥。
由法国文化部于2003年6月主办李振盛环球巡回摄影展览在巴黎叙利宫摄影文物与遗产博物馆首展三个月,创下该博物馆的两项纪录:一是创下有史以来购票参观影展人数最多的纪录,二是创下在展览现场销售《红色新闻兵》画册逾千册的最高纪录。随后,该影展又在意大利展出两个月,目前作为巡展的第三站正在布鲁塞尔展出六周。4月上旬将在英国的伦敦展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邀请李振盛于4月23日举办一场学术演讲会。同时,专门制作的一套影展作品将在西班牙的7个城市轮流展出两年。6月上旬将有两套影展作品在德国的柏林和杜塞尔多夫两个城市同时开幕展出。届时,作为策展人的罗伯特·普雷基将陪同影展作者李振盛前往各国出席影展开幕式并会见媒体。
据罗伯特·普雷基介绍,李振盛环球巡回影展在欧洲的巡展需要4年多时间方可结束,今年11月起将另制作两套展品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等国巡展,随后是在大洋洲、亚洲及非洲各国的巡回展出8至10年。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