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5单反相机的配套镜头中,不论是原厂镜头,还是其它镜头生产厂的配套镜头,都有各种不同档次的品种供使用者挑选,一般都有专业级高档镜头、中档镜头和普及型镜头之分。不同档次的镜头在市场上的售价相差很大,相同焦距的镜头,高档专业镜头的价格,就有可能高出同样焦距普及型镜头的5、6倍,甚至达到10倍左右。摄影爱好者在选购镜头时,常常在繁多的镜头品种中不知所措。也经常有人为了追求得到高质量的照片,不惜重金购买高档镜头,但是更多的人是在高档镜头的价签下望而却步。人们不禁会问:这两种类型的镜头的差距到底在那里?我认为:首先,应该承认存在差距是肯定的,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差距大的有多大;最后,再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仔细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从镜头本身的结构上来讲,高档镜头和普及型镜头有下面的两处存在明显的差别:
1、最大相对孔径不同。在高档镜头中,变焦镜头多为恒定光圈,最大相对孔径可达F2.8,定焦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可达F1.4以上。而在普及型镜头中,变焦镜头都是采用非恒定光圈的方式,也就是说变焦镜头短焦距端的最大相对孔径,和长焦距端的最大相对孔径是不同的,变焦时光圈系数将呈线性变化。而且最大相对孔径也都相对较小,多在F3.5以下。因此,如果您的拍摄工作经常需要相对孔径较大的镜头,那就只好在高档镜头中选择了;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中低档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2、材质。首先,在镜筒的结构上它们使用的材质是不同的。高档镜头多为专业人和摄影记者所选用,他们使用器材的频率非常高,而且经常在严酷的条件下使用,所以,高档镜头的耐用性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因此,高档镜头的镜筒结构常常选用金属材料,多为铝合金,也有少量使用铜来制造的。普及型镜头是作为对一般摄影爱好者选用来考虑的,他们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耐用性并不是那么重要,因此,这一类镜头的镜筒结构,为了降低成本都是用工程塑料来制造的,甚至连镜头的接口也是工程塑料制造的。其次,镜片的材质也是有所不同的。高档镜头的非球面镜片都是经过精密研磨而成的,加工成本非常高;萤石镜片、超低色散镜片的使用,在高档镜头中也是很普遍的。普及型镜头的非球面镜片,则多是使用成本较低的复合型非球面镜片,或压铸成型的非球面镜片,并很少使用超低色散镜片。
使用工程塑料制造的镜头是否就一定不结实?要是作破坏性试验的话,普及型镜头也许不如专业级镜头。但是现代的工程塑料已有很好的强度和性能,有些指标并不亚于金属。如果仅仅是正常使用并细心呵护,注意避免猛烈地磕碰镜头,也不要摔在地上的话,普及型镜头也是一样能长久使用的。
从成像质量上讲,高档专业级镜头和普及型镜头肯定是有差距的。是否高品质的照片一定出自高档镜头?这两种镜头成像质量的差别在那里?最简单、最实际的答案就是:对应您最终所需要制作照片的尺寸,对镜头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最常见的5~6英寸的扩印照片上,肉眼可见这两种镜头的差别可能就很小;随着照片尺寸的增大,肉眼可见的差别也将越来越明显。另外,由于精密研磨非球面镜片、萤石镜片和超低色散镜片的使用,高档专业级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校正,会优于普及型镜头的,比如普及型镜头的畸变相对就比较大。根据这样的论点,如果您最终需要的是大尺寸的照片,比如24英寸的照片,那么高质量的镜头是您最好的选择。如果您的最终需要仅仅是尺寸较小的扩印照片的话,普及型镜头则完全可以满足您的需要。另外,也不能把问题看得太绝对了,并非所有的普及型镜头拍出的照片,都不能制作大尺寸照片,也有成像质量非常出色的普及型镜头。
论点已经阐述清楚了,下面就用实例作论据来说明问题。这里选用佳能公司的两只普及型变焦镜头:EF22~55mm F4~5.6 USM,镜头号:1402529;EF55~200mm F4.5~5.6 USM,镜头号:1401063。这两只镜头是佳能公司,为135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和APS自动对焦单反相机设计的通用镜头。为了说明问题,特地选用了两只佳能公司的专业镜头作为对比:EF20~35mm F2.8L,镜头号:2376609;EF70~200mm F4L USM,镜头号:211813。另选标准镜头EF50mm F1.8Ⅱ作相应焦距段的对比镜头,镜头号:3210607。
让我们先从镜头的MTF曲线图上进行分析,MTF曲线图摘自瑞典“Photodo”网站。图1是两支超广角镜头短焦距端F8光圈的MTF曲线,从10、20、40三种不同线/对的曲线看,两只镜头比较接近。EF22~55mm F4~5.6镜头的曲线较为平直(右),说明镜头中心和边缘的成像质量比较接近;EF20~35mm F2.8L镜头的曲线虽然中心有很高的数值,但是靠近边角的部位,曲线下降幅度很大(左图),说明镜头中心和边缘的成像质量有较大的差距。从MTF曲线图上分析,这只普及型变焦镜头镜头的成像质量,应该和对比的那支专业镜头的成像质量比较接近,边角部位可能还要好一些。
图1
[#img_689002_no_0_Black#]
图2是两只长焦变焦镜头在200mm端,F8光圈的MTF曲线。从曲线图上分析,10线/对两只镜头的曲线(最上面的一条曲线)相差不大,40线/对的曲线(最下面的一条曲线)EF70~200 mm F4 L就要高出很多。也就是说,如果将照片的尺寸放大时,就可以明显看出差别,高档专业级的镜头EF70~200 mm F4 L要高出一筹。
图2
[#img_689003_no_0_Black#]
上面是从理论上的分析,下面再用实际拍摄的照片来看看是否能够印证。拍摄使用佳能EOS 50E相机;使用单次自动对焦,六分区评价测光,光圈优先方式拍摄;曼富图190B三脚架,金钟163云台;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C-41工艺冲洗,在诺日士彩色扩印机上,分别扩印5、7、10英寸照片进行对比。典型照片用富士370数字彩色扩印系统放大15英寸的照片进行对比。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使用从最大光圈收缩3~4级光圈拍摄的照片作为对比照片。这时,对比镜头都处于在成像质量较好的状态,更能辨别其高低。实际拍摄时,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固定机位不动,分别选用相应镜头的20(22)、35、55(50)、70、200mm焦距端进行对比拍摄。
确实,在对比照片中,从5英寸的扩印照片上所见的差别很小,两种镜头都有很好的表现力,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由于版面的限制,7英寸以上的照片都只选用相同部位的局部来分析。插图中左边的照片分别摄自两支专业镜头,右边的照片则分别摄自两只普及型变焦镜头,下面的照片则为该焦距端拍摄的全貌图。
7英寸照片的局部:
图3,EF 20~35mm F2.8 L镜头20mm端F8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22mm端F11所摄(右)。仍几乎看不出差别
图3
[#img_689004_no_0_Black#]
图4,EF 20~35mm F2.8 L镜头35mm端F5.6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35mm端F8所摄(右)。中心部位看不出差别,照片的右图的的边角部位明显好于左图
图4
[#img_689005_no_0_Black#]
图5,EF50mm F1.8Ⅱ镜头F5.6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55mm端F11所摄(中),EF55~200mm F4.5~5.6镜头55mm端所摄(右),除中图反差稍低外,没有明显的差别
图5
[#img_689006_no_0_Black#]
图6,EF70~20mm F4 L镜头70mm端F8所摄(左),EF55~200mm F4.5~5.6 镜头79mm端F11所摄(左)。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左图的视觉效果要好一些,反差和清晰度都比较好,但是右图的成像质量也是不错的
图6
[#img_689007_no_0_Black#]
图7,EF70~20mm F4 L镜头200mm端F8所摄(左),EF55~200mm F4.5~5.6 镜头200mm端F11所摄。左图不仅有较高的反差,清晰度和层次感都要胜出右图。但是右图的成像质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图7
[#img_689008_no_0_Black#]
长焦距的两只变焦镜头在7英寸照片中已经明显分出高低,读者可以再从下面10英寸照片的比较上看看普及型镜头的成像质量能否接受。
10英寸照片的局部:
图8,EF 20~35mm F2.8 L镜头20mm端F8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22mm端F11所摄(右)。中心部位的差别仍不明显,左图反差略高一点;右图边角部位的清晰度还稍好一些
图8
[#img_689009_no_0_Black#]
图9,EF 20~35mm F2.8 L镜头35mm端F5.6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35mm端F8所摄(右)。中心部位的差别不明显,边缘部位右图明显好于左图
图9
[#img_689010_no_0_Black#]
图10,EF70~20mm F4 L镜头70mm端F8所摄(左),EF55~200mm F4.5~5.6 镜头70mm端F11所摄(左)。左图的反差、清晰度均好于右图,细节部分有更好的表现力,但是右图的成像质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图10
[#img_689011_no_0_Black#]
图11,EF70~20mm F4 L镜头200mm端F8所摄(左),EF55~200mm F4.5~5.6 镜头200mm端F11所摄。左图不仅有较高的反差,并且结像十分锐利,清晰度和层次感都要胜出右图,体现出一种专业素质。虽然右图的成像质量不那么锐利,仍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图11
[#img_689012_no_0_Black#]
下面再选择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短焦距端拍摄的照片,放大到15英寸,再对照片进行分析。图12中的15英寸照片(局部)是用富士数字彩色扩印系统制作的,清晰度非常高,对照片的判读十分有利。
图12,EF 20~35mm F2.8 L镜头20mm端F8所摄(左),EF22~55 F4~5.6 镜头22mm端F11所摄(右)。在较大的尺寸上,除去前面所看到的左图边角部位稍差外,还可以确认左图的反差较高,色彩较为明亮,层次感也略好一点。右图则显得稍微柔和一些,而且后景深的范围要大一些,近处景物的清晰度要好一些。
图12
[#img_689013_no_0_Black#]
通过试拍照片的对比分析,看出这两只佳能普及型变焦镜头,EF22~55mm F4~5.6 这只镜头的成像质量很不错,在15英寸的照片上还能显示出良好的光学素质。只是在反转片(图13)上可以看出这只镜头的拍摄的照片(图13右),色彩的饱和度和反差要略逊于对比的那只专业镜头(图13左)。另外,这只普及型镜头的畸变是比较大的,18mm端可见桶形畸变,35mm端可见明显的枕形畸变。EF55~200mm F4.5~5.6这一只镜头所拍摄的7英寸照片成像质量不错,完全可以接受。10英寸照片,虽然比不上那支高素质的专业镜头,也是可以接受的。
客观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且实际拍摄的结果,与MTF曲线的分析基本相符。对比之前,那两支专业镜头是我经常使用的,在使用中,我尤其深感EF 70~200 F4 L这只镜头的实力不凡,EF 20~35mm F2.8 L这只镜头中心部位确实有很好的表现力,但是也感到边角稍差,收小光圈后中心和边缘逐渐接近平衡。我原来也没有想到那只EF 22~55mm的普及变焦镜头,竟会到达如此的水平。我想应该相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出现,如今镜头的设计、制造水平都是非常高的,高档专业镜头和普及型镜头的差距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它们都有自己合理的生存空间。还是那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器材是最为合理的。普及型镜头10线/对的MTF曲线,如果和相应的专业镜头接近的话,在彩色扩印片上,这两只镜头是难分高低的;如果40线/对的曲线也接近的话,那么这只普及镜头拍出的片子放大也应该不成问题。
上面所说的都是涉及器材本身的问题,这仅仅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使用器材的摄影人本身呢?是否具备拍好照片的素质?这更是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