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编者按】众所周知,从二战前的德国相机引领世界,到今天的日系相机唱独角戏,过去的几十年,照相机产品和照相机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对于同为日本相机行巨头的佳能和尼康来说都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对佳能来说是单反相机问世50周年,对尼康来说则是F卡口诞生50周年(其实同样是第一款单反F问世50周年)。那么1959这个年份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形。日本照相机行业,在半个世纪前凭借的是怎样的境遇和机缘,得以风生水起?
为此,笔者特意搜集整理了一番,以佳能相机,特别是50年的单反相机一路走来为主线,为大家奉上一个关于佳能、关于相机、关于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故事。也许透过这半是辉煌半是坎坷的佳能相机发展的道路,在我们品位这段日本照相机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可反观自己的历史。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网友随时批评斧正。同时,为了方便大家以论坛形式浏览,特发表了蜂鸟网论坛的连载贴和新浪博客,欢迎大家访问留言。
连载二十三:半透——独特的PELLIX
引言:在宾得SP的刺激下,各个单反相机制造厂商都意识到,照相机的竞争,不再只是机械技术和光学技术的竞争,电子技术对于争取消费者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佳能单反相机为了实现TTL,推出了独特的PELLIX……
1963年7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为了阻止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和美元外流,颁布了“资金投往海外一律上缴16.5%的‘利息平衡税’”政策。受此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恐慌,日本自然也不例外。1965年,东京股市大跌,日本经济一度出现萧条局面。佳能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没有面子”地将总部从银座匆匆搬回了下丸子。不过在日本政府采取“反危机”措施之后,日本经济很快又恢复了繁荣局面,并且连续58个月(从1965年10月到1970年7月)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史称“伊奘诺景气”。其增长因素主要是扩大设备投资和出口增长,同时,住宅投资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消费的稳步发展也是这一景气的支柱。
个人消费的稳步发展,对于照相机行业来说无疑是持续利好消息,各个厂家不仅在普及型相机方面展开积累争夺,在代表品牌形象的单反相机领域,竞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1964年,面对日本厂商咄咄逼人的单反攻势,倍感压力的徕兹公司终于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徕卡单反相机Leicaflex。这款以尼康F为直接竞争对手的单反相机不仅型号命名很没有创意,而且各方面也没有惊人之处,倒是像一台日本相机的仿制品。Leicaflex整体做工一如既往的精细,最高快门1/2000秒,在五棱镜前方有外置CdS测光元件,但是缺少反光镜锁等功能。该机最大的缺点在于取景器以中央的圆形区域对焦,周围为非磨砂的光面,虽然很明亮,但对焦很不便。Leicaflex采用了全新的徕卡R卡口,并沿用至今。Leicaflex一直生产到1968年停产,产量仅为32,500台左右。
第一款徕卡单反相机Leicaflex,外形设计与当时的日本相机相比略显落后
1964年,美能达就研制了拥有TTL功能及马达卷片器的新型号SR777,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布;而在1965年5月,美能达推出了小改款的New SR-7和New SR-1,主要是在保持基本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当然也有相机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机身售价分别只要28,500和22,500日元。美能达的市场策略很清晰,在新的高性能机型问世之前,通过价格优势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日本光学推出的普及型单反——尼康玛特(Nikomat)FT,快门和镜头最大光圈都在镜头卡口后面设定
1965年7月,日本光学一下子推出了两款“普及型”单反——尼康玛特(Nikomat)FT和FS,取代了“领养”的尼柯瑞克斯(Nikkorex)F,值得注意的是,与大部分单反相机顶置快门转盘不同的是,这两款尼康玛特的快门选择盘在镜头卡口后。尼康玛特FT中的T代表的就是TTL功能,与拓普康RE Super的镜头自动传递最大光圈值不同,尼康玛特FT需要用户在机身上的测光环上手动设定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值,这样就可以实现开放光圈测光。
FT含50mm f/1.4或50mm f/2镜头的售价分别为54,500日元和45,000日元。而FS则是FT的简化型号,去掉了测光元件,其他规格与FT相同,含50mm f/2镜头售价37,800日元。
尼康F Photomic的改进版尼康F Photomic T,实现了TTL测光,通过手动在“Nikon”商标下方设定镜头最大光圈值能够实现开发光圈TTL
两个月之后,尼康F Photomic的改进版尼康F Photomic T面市。T自然也是指TTL测光,把尼康F Photomic上的外置CdS的取景器改成内置CdS的取景器,也能够实现开放光圈TTL测光功能,但需要手动在“Nikon”商标下方设定镜头最大光圈值。机身售价55,000日元,含50mm f/2镜头售价70,000日元,与其他品牌“顶级”机型相比,足见当时尼康F Photomic T高高在上的市场地位。
而在这一年的4月,在推出最后一款35mm高级旁轴相机佳能7S的同时,佳能第一款拥有TTL测光功能的单反相机PELLIX问世了。PELLIX的设计和规格与FX/FP基本相同,这款相机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额头”处的PELLIX型号名,而把Canon商标置于一侧,而且该机还拥有一块特别的反光镜。与普通单反相机采用的快速回弹式反光镜完全不同,PELLIX的反光镜为半透明固定式,其型号名也来源于薄透膜分光片(使影像同时发生反射及透射)的英文pellicle。大约有2/3的光线将会透过反光镜最终成像,而剩下1/3的光线将会反射到五棱镜取景器中。为了防止光线长时间照射快门帘幕造成损坏,PELLIX改用了可靠性更高的横走金属帘幕快门,而不是FX/FP所使用的横走帘幕快门。
佳能第一款实现TTL测光的单反相机Pellix,采用固定式半透反光镜设计
固定式反光镜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在于反光镜固定,简化了机身结构,提高了快门响应速度,拍摄同时可以看到被摄画面,并且大幅度减轻了拍摄时的机振(当年反光板锁定之所以被认为是专业功能也是因为单反相机的机振原大于旁轴相机,从而降低摄影师对单反的信任度);缺点则是取景器亮度大受影响,而且曝光量的光圈设定值的小了1/3档。而为了防止散射光通过取景器目镜并影响曝光,佳能还发明了取景器目镜遮光挡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与宾得SP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PELLIX在进行测光是操作的是自拍拨杆。PELLIX机身正面的自拍拨杆与反光板后面的CdS测光元件相连接,反向搬动自拍拨杆,光圈收缩至设定大小并进行测光。也就是说佳能PELLIX与宾得SP都是收缩光圈测光,但PELLIX是取景器中央12%区域“偏重中心平均测光”,而宾得SP和尼康F Photomic及尼康玛特FT都是整个画面平均测光,相比之下无疑PELLIX要精准和可靠一些。
为了尽量减少光线损失带来的不便,PELLIX推荐使用的套头是58mm f/1.2和50mm f/1.4这样的大光圈镜头,这样最大光圈实际等于f/1.4和f/1.7,套机售价分别为70,800和58,800日元。PELLIX凭借独特的产品特性,价格也定在与尼康F Photomic T相当的区间。尽管价格不菲,PELLIX依然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而且这一独特的设计理念,也被佳能在日后沿用和发扬。
1965年底上市的第一款采用电子快门的佳能相机Canonet QL 19E,此时的Canonet系列已经十分成熟,设计和功能都是当时普及型相机的典型代表,注意Canonet QL 19E已经具备了闪灯热靴
至此,旭光学、日本光学和佳能的单反相机都进入了TTL时代,而在这之前的1964年,Copal和精工(Seiko)都成功研制出了电子快门,佳能第一款采用电子快门的相机Canonet QL 19E于1965年底上市。整个日本照相机行业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照相机的竞争,不再只是机械技术和光学技术的竞争,电子技术对于争取消费者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连载第二十三节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