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资讯频道 > 专题文章 > 正文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0 2009-04-17 06:00:00   蜂鸟网   作者:木木 [原创]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一)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精机光学研究所挂牌半年后,也就是1934年6月,第一台相机“Kwanon”试制出品。即使不懂梵文,我们从Logo上的千手观音也能够一眼明白,Kwanon就是我们熟知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原来吉田五郎笃信佛教,对观世音尤其虔诚,而相机所采用的镜头取名“Kasyapa”,则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的大迦叶的梵文名。作为佛教流行的日本,用梵文作为商品名和商标名的情况并不少见。从字母组合和发音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Kwanon与后来Canon之间的关系,佳能的起源就是从Kwanon开始的。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精机光学的第一台相机——Kwanon,从外观的精致程度不难看出这只是现代复制品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佳能Logo变迁过程

  吉田五郎曾说他一共试制了共10台的Kwanon,但这些相机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市场上销售过。是因为没有打广告所以没人知道吗?不,恰恰相反,Kwanon还真做过广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现在1934年6月号的《朝日相机》上的Kwanon广告。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1932年6月号的《朝日相机》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登载在《朝日相机》上的Kwanon相机广告

  先说说《朝日相机》。这是一本创刊于1926年4月的相机或者说摄影刊物,隶属于日本最知名的朝日新闻。当时除了《朝日相机》之外,日本还有两份比较知名的摄影杂志——《写真新报》(日本最早的摄影期刊,创刊于19世纪80年代)和《Camera》(创刊于1921年4月)。在那样的年代就有数家摄影/相机杂志,不难想象出日本当时的相机行业欣欣向荣的局面,毕竟行业媒体与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精机光学”当时选择了在《朝日相机》上做推广,前后做了三期。除了一些性能介绍的文字和具体价格之外,用大号字体的广告创意着实吸引眼球——“伊号潜水艇、九二式飞机、KWANON相机 都是世界第一”,好大的口气!作为军事迷和看过近20年三大知识的笔者,就浪费大家一点时间,先仔细介绍一番这个伊号潜水艇和九二式飞机。

  1918年一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胜国“分得”了7艘德国潜艇,由于受到一战时德国U系列潜艇“无限制潜艇战”辉煌战绩的影响,日本开始加速研制新型潜艇。而战败的德国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能拥有潜艇,大量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无用武之地,于是日本开始与之展开了深入合作。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从上到下分别是伊-51、伊-52和伊-1

  二战时日本帝国海军装备的大型潜艇均以伊-XX或伊-1XX命名,其中最早的两艘伊系列潜艇分别是1924年竣工的伊-51和1925年竣工的伊-52。伊-51是当时日本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大型潜艇,不过该艇的主要设计都是基于德国一战末期的U-139型潜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之后伊系列潜艇的蓝本。而伊-52同样都是基于U-139设计的,但改动更多,并装有当时德国最新研制的柴油发动机,借此当年的伊-52确实还拥有了一项世界记录——水面航速最快的潜艇。不过这两艘潜艇都属于试验性质,但为后来一系列的大型潜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在当年世界潜艇设计权威、德国人泰黑尔博士(一战时德国大部分潜艇均出自此君之手)为首的一批德国技术人员指导下,以德国U-142潜艇为原型,日本还在首次建造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大型潜艇。1926年,水下排水量高达2791吨的伊-1竣工。伊-1携带有侦察机,续航能力超强,在当时确实属于顶级水平。

  说完了潜艇说飞机。当年控制日本的四大财团之一的三菱财团所属的三菱重工一共生产了两种采用九二式命名的飞机,一种是1932年定型的单发双乘员的侦察机,另一种则是1931年首飞的四发十乘员的重型轰炸机。不过笔者认为当年广告里提及的是后者。九二式侦察机一共生产了210架,后来很快被更先进的九四式侦察机取代,如果说九二式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它是第一款搭载日本独立设计并制造引擎的军用飞机,从民族产业创新的角度还有点噱头,但跟“世界第一”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上飞机——德国容克G38运输机

  至于九二式重型轰炸机,可说的就多了。1928年日本陆军希望拥有一种能够从中国台湾省起飞轰炸菲律宾大型四发重型轰炸机,并要求载弹量不低于4000千克。但当时的日本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开发能力和技术积累,大功率发动机研发能力更为薄弱(上面采用日本国产发动机的九二式只不过是小型侦察机,而且还是1932年的事了),怎么办?还是找德国人! 1929年,著名的德国容克飞机公司研制成功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上飞机(相对水上飞机)容克G38,这是一款可以容纳7名机组和34名乘客的四发大型客机,该机采用类似飞翼(简单的理解就是机身机翼一体化,典型设计有美国隐形轰炸机B-2)式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把客舱布置在宽厚的机翼内,因此舒适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了“飞行旅馆”的美称。在容克G38还在研制的过程中,三菱重工就对该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在和容克公司签署了授权协议(发动机也达成了类似的协议)后,三菱重工在容克公司工程师的帮助下根据军方的技术要求将G38客机改成了轰炸机,并命名为九二式。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九二式重型轰炸机(下)与容克G38(下)结构基本一致,主要是将客舱改成了弹仓

  1931年九二式在德国人的驾驶下实现了首飞。尽管九二式飞机的载弹量和航程等指标甚至超过了军方要求,但军方还是只定购了6架,而且从未投入实战。原因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飞翼式布局的飞机无法克服操控性能不佳、稳定性不足的缺点,而且航速太慢。但是要说九二式“世界第一”,倒也有理有据,不算太吹牛。

  即使是抛开商品营销和广告创意概念中的夸张成分,我们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日本人那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哪怕这些世界第一或多或少都是站在了德国巨人肩膀上取得的。借知名的人物或事物来提升大众对于广告商品的关注是很常见的营销行为,不过拿军舰和军机作为引子来宣传相机,当时日本民众对于本国军事力量的关注可见一斑。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Leica II(左)与Kwanon展示样机(右,摄于2007佳能博览会现场)

  还是回到相机上来,我们今天广泛看到的佳能官方一直宣传的Kwanon跟当年广告上黑黑的家伙差别极大,完全就不像是一款的产品。原来我们看到照片的Kwanon其实是1955年在大阪发现的,是一台仿制徕卡II型的Kwanon样机,而且肯定不是出自吉田之手,至于其来源,可能跟谁刺杀了肯尼迪一样永远都是一个迷了。而且佳能官方网站介绍称没有任何人见过哪怕一台Kwanon,以至于有人怀疑Kwanon是否存在过,抑或只是一个木质模型。

  但是2006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次拍卖会上,编号为“2”的Kwanon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以138,000美元的高价拍出。这台2号机与当年广告上的形象基本一致。它的存在证明了Kwanon确实是日本第一台35mm高级相机的地位,也可以终结所有怀疑吉田五郎作为佳能之父的各种争论。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单反相机的传奇—佳能单反50年辉煌之路(连载二) 
2006年拍出138,000美元高价的Kwanon真机

  这台Kwanon采用黄铜作为机身主要材料,涂有黑漆,局部镀镍。设计有弹出式取景器,快门速度可选1/2s、1/25s、1/40s、1/60s、1/100s、1/200s、1/500和T门,曝光记数器在机身前方,机身底部有三脚架接孔。Kasyapa镜头规格为50mm f/3.5,黄铜镜身,螺口镀镍。可能有人觉得,即使当年加工技术有限,但是仿制一台徕卡相机应该也不是很困难吧,为什么做出来的Kwanon与徕卡II、康泰时I没有太多的相似性呢?这是因为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35mm相机的大部分专利技术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这个厉害角色是谁?——Leitz!把他的名字前半部分加上相机的单词Camera的前半部分,就是众所周知的Leica徕卡了。当时想要正大光明的制造35mm高级相机,就必须尊重知识产权,不能侵犯人家的专利(当然由于德国战败,1945年之后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后话),于是我们看到的这款Kwanon在边角处理上就融合徕卡的圆滑和康太时刚直,按键的设计和布局也感觉是两者的组合,但又故意进行了调整。这样的风格以被后来的佳能相机所沿用。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在Kwanon推出后不久,1934年秋天吉田五郎在就离开了亲手创立的精机光学,原因是研究所研制相机的方向与他的想法有很大出入,从佳能官方日文介绍中,从语气看似乎吉田五郎是被动离开的,真是令人唏嘘。

  连载第二节完

  连载第一节 连载第三节 参与讨论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